Why join the Navy . . . if you can be a Pirate? - Steve Jobs

關於跑步… 與創業

iPhone推出後, 我有段創業真空期(見〈消失的兩年〉). 因為百無了賴, 一度迷上了Circuit Training, 帶氧運動與阻力訓練梅花間竹地進行, 一週做六天, 連做70日後減了30磅, 可以隨時做五十下以上掌上壓, 毫無難度.

那時因為對體能信心足, 便掀起跑渣打馬拉松10公里的念頭, 奈何想報名時已經滿額, 所以唯有改報另外一場賽事「吐露港十公里」賽.

賽前我仍然做我的Circuit Training, 在全無跑步練習之下, 便輕率上陣, 甚至跑鞋也是對超重優閒鞋, 因為根本不知道跑鞋有甚麼分別.

開跑之後, 我在中下遊位置徘徊, 跑到大概3K後, 便越墮越後. 勉強加速但很快便後勁不繼, 最後跟隨落後的跑手開始半行半跑. 我的策略是跑的時候要發力跑, 追回步行落後的時間, 所以每次跑都放盡力.

7K以後, 右腳開始抽筋, 行的時間越來越多, 一感到抽筋好了點, 便再用力跑, 並將重心移向左腳. 但去到8K時, 連左腳都開始抽筋, 結果在兩腳同時抽筋的情況下, 每跑兩步, 便要行一段. 去到最後200米, 沒法子, 面子攸關, 沒可能行回去, 只得咬緊牙關抽著筋慢跑到終點. 最後晶片時間1小時7分鐘完成十公里路程, 排名尾三.

自此之後, 我再不敢小看跑步. 亦開始了跑步的習慣.

開始時, 我最遠只能跑3公里, 之後便要停下來步行. 後來練習多了, 雖然跑得不快, 但已能夠不停地跑足10公里.

練習過程, 其實和創業有不少相同之處. 為了跑得更快更遠, 便要不斷突破自己. 每次將身體推向極限, 身體每一部份都不斷叫我停下來. 創業也一樣, 我們要走出comfort zone, 突破自己, 衝破極限, 沒有人可以幫到你, 只有週遭的噪音叫你停下來、不要造夢、腳踏實地、何必這麼辛苦、「咁你發達未」, 諸如此類. 我們要學會無視這些噪音, 咬緊牙根, 不斷向前跑. 無論多艱苦, 也不能被外界影響, 亦不可敗給心魔. 只能望著前方, 向著目標進發.

創業是一項耐力賽, 很多時都會遇到令人洩氣的情況, 所以EQ和心理質素對於創業者至為重要. 而跑步正正可以令人離開comfort zone, 習慣處於挑戰自己極限的感覺, 當你能掌握這種感覺, 世上可以難到你的事肯定會少了一大堆.

下年渣打馬拉松, 我會報名半馬. 再過一年, 一定要跑一次全馬.

附: 近期的跑步紀錄

Keith Li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