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谷創業大師Pual Graham上月寫了篇叫《Startup = Growth》文章, 在香港Startup同行中引起了不少迴響. 先是好友宋漢生和我各寫了一篇, 然後前輩兼好友高重建(高建/Kin Ko)亦撰文回應.
未入正題前先說說高建. 說他是前輩並非恭唯, 因為早在1999年他已經搞Startup寫手機軟件. 大家還記得1999年的手機是甚麼樣子的嗎? 黑白屏幕, 四行英文字顯示. 在那個年頭搞手機程式, 不是瘋子就是先知. 高建當然是後者.
99年我還沉醉於紙醉金迷的科網熱, 持著在大學研究了三年互聯網, 享受著和年資並不相稱的待遇. 平日追趕最新科技的我, 那時已留意到高健的公司, 並隱約從他的願景中窺見到未來.
到我第一次自行創業, 手機已經「進化」到可以執行Java程式, 而我亦決定投入移動應用這個我相信是繼互聯網後最大科技革命. 只是很少人會想到, 要等到iPhone 3G在2008年全球發行時, 這個行業才會真正火爆起來.
大概2007年, 當手機Java行業跌到谷底中的谷底時, 高建主動聯絡我, 幫我公司的遊戲代理到國內, 並用他們已有名氣的遊戲品牌做包裝. 雖然到最後因為種種原因未能順利推出, 但對於這次雪中送炭我是深深的感激, 一直已來未曾正式向他道謝, 深感抱歉. 下次見面一定要正式多謝他.
我在寫罷〈我不創業, 我搞STARTUP〉一文之後, 一直感到迷茫. 因為既然”Startup = Growth”, 而我卻一直未找到能夠高速增長的方向. 我們現在的主要業務是接Porject, 是一間沒有增長模式的服務公司. 我見過科網潮的起跌, 參與過收購Web Design公司的案子, 深明現在寫App行業將會和Web Design前景非常相似. 除非擁有人人想要的產品, 否則難以成為Paul Graham所說的Startup.
這一次, 高健又解答了我的疑惑. 他說:
「…香港擁有自己的創業文化和歷史,我們又何必連創業形式的話語權都拱手相讓,依照矽谷模式做的才能叫startup,其他的by definition變成”non-startups”?」
讀過高建的文章, 突然感到豁然開朗、海闊天空.
於是我又再修正我對Startup的理解: 既然Startup不限於一種形式, 那麼是甚麼令我們把Startup與non-Startup區分呢?
我相信在乎於「創業者的心態」- 你覺得自己是Startup, 你就是Startup.
Startup這個字或多或少都帶點理想, 帶點浪漫. 帶點打破常規、挑戰霸權的反叛.
如此想來, 硬要為Startup設下某種規限, 本身就是很一種「不Startup」的想法.
—
相關連結:
《我不創業, 我搞STARTUP》,李勁華,2012.09.30
《究竟startup是甚麼》,宋漢生,2012.10.11
《也談startup是甚麼》,Kin Ko,2012.10.25
- Web3的代表是AI,不是區塊鏈?-田中良和對Web3的另類見解 - April 16, 2023
- 甚麼是GameFi?邊玩邊賺是真的嗎? - July 26, 2022
- 究竟Web3是甚麼?為何問十個人會有十個不同答案? - July 21, 2022
Kin Ko
October 27, 2012 at 12:00 pm
兄弟,咪玩客氣。各自修行,一起加油。
Keith Li
October 29, 2012 at 8:51 am
一起加油! 搵日一起食爽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