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y join the Navy . . . if you can be a Pirate? - Steve Jobs

Tag: Education Post

Startup不止於募資

2014年香港Startup界可謂風起雲湧,不少本地Startup成功從天使投資者或風險基金募得資金,也有行家獲選加入矽谷的「Startup加速器」(Accelerator),創業氣氛一下子熾熱非常,令一眾創業家熱血沸騰,高呼香港的Startup時代真正來臨。

別讓火種熄滅

敢於創業的人,大多數內心都有一團火。有人想成就一番事業,也有人想改變一些現狀。放棄安穩生活,做與眾不同的事,需要面對與眾不同的孤獨。能夠令自己撐過去的,是心中那一團火。

出外靠朋友 創業靠人脈

近日家母身體抱恙,需要到醫院做大手術,家人於是四出找專家朋友幫忙,希望尋求到最好的診治方法。我沒甚麼醫生朋友,但因工作關係,有機會見到母親的偶像蕭芳芳小姐,便抖膽向她索求了一封親筆短箋,為母親打氣,逗她開心。幸得各方好友的支持和幫助,手術非常成功,家母現在已經出院,我們一家都感到非常慶幸。

做老闆要有誠信

老闆與打工仔,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老闆的責任,比打工的大得多,所以言行亦要特別小心。

社交行銷需要放棄私隱

以有限資金創業,每項消費都要反覆計算。以軟件開發來說,最大的支出多數是工資,其次就是租金,之後還有買器材的費用,每月水、電、上網等必需支付的雜費。至於宣傳費,重要性肯定排行最末。

專業

Startup是顛覆傳統思維的行業,甚麼是傳統思維?微軟有一個著名的小故事,話說當年IBM到微軟「總部」開會,作為一間傳統企業,隨行IBM人員的全部穿上深色西裝,恭恭敬敬的去拜會微軟總裁Bill Gates,沒料到微軟的員工全部都是T恤涼鞋,Bill Gates本人更是剛剛在辦工室通頂,頭又未梳,涼亦沒沖,差點把事事嚴謹的IBM人嚇個半死。

量入為出還是孤注一擲?

傳統理財智慧教我們,花錢要量入為出,賺十元,最多只能花七元,還可以拿一元做投資。能夠有紀律地堅守這個原則,生活就會有保障。

北上淘金 人棄我取

特首梁振英發表今年施政報告時,港述年青人賣樓北上創業的故事,惹來坊間極大回響。當中最具爭議的,就是年青人何來有樓在手?再加上故事主角做的是紅酒、咖啡和食品等生意,一聽就知道是以千萬計的投資,亦需要有超強的人脈關係才能成事,香港人哪會有這種先天條件?

識打工的人

在職場上,總有人無往不利,但有些人卻舉步維艱,究竟打工仔如何才能得到老闆垂青,成為一個「識打工的人」?

敢冒險才會壯大

創業是一場馬拉松,但現代證券和金融市場造成的短視主義(short-termism),卻培育出幾個世代的短視管理人。短視主義注重短期利益而忽略長遠發展,主張削減資源以達到季度盈利目標。但這種思維卻會嚴重打擊公司長遠發展,財務分析界權威機構CFA Institute,甚至認為短視主義是令世界經濟下滑的元兇(1)。